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教科研中心初中教研工作计划及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工作计划要求,结合潍坊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深化课堂改革,规范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特别重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主要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注重德育功效。
明确和突出学科特点:思想教育性。我们的学科教学和教研,都应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根本宗旨和指导,各个层面的教学教研活动,都应以提高思想教育性为目的,以此作为检验活动质量高低的标准。要把这些要求和规定与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结合起来。
二、加强学习,搞好教研,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1、研讨一系列关于潍坊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逐步落实。
2、结合远程研修学习内容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消化吸收创新,使课堂教学生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再次学习修订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其新变化和新要求,并以此为指导调整好教学方向和教学侧重点。
4、重视对时政材料的学习,把国家或学生身边的事例补充到教学当中来,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鲜活,更加实用,更加具有说服力。
5、强化把握教材的能力。要从各部分和层次的逻辑关系上整体把握教材;不仅要会“分析思维”,更要习惯于“整体思维”;要把握准思想教育点,从思想教育的角度重新整合教材。要把文本教材,通过分析解读,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能灵活驾驭的“心案”。
6、强化教学设计能力。对市发导学案,要灵活使用,丰富内容,完善环节,根据需要调整结构,不宜机械照搬。教学设计能力,要重视备课设计能力、导学案设计能力、训练与测试题命制能力、课堂活动规划能力、教学资源取舍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问题设计技巧等方面的培养。
7、强化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在课改新形势下,在教学组织方面,要重点培养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能力、启发引导能力、归结概括能力、检测指导能力、评价激励能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能力等。
8、多参加同科教师的听评课活动,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不仅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更要重视跨年级和跨学校的学科研究团队建设,要重视依靠集体的智慧,通过团队的力量,攻艰克难。
9、走出去多学习兄弟学校优秀的做法,回来后结合自身实际消化吸收创新,为我所用。
10、注重初高中衔接知识点的整理与复习。
附:具体工作计划
一、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二、每月进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
三、定时参加听评课活动。
四、向外县市先进学校及本市先进学校学习。
五、积极参加寿光市组织的教研活动。
六、落实好教学进度